畢業分配是指在計劃經濟體制下,大學和中專畢業生就業按國家下撥的計劃指標進行統一安排。畢業分配制度強調的是“服從國家”,對個體的興趣、愛好、能力、特長及就業要求等不太重視。畢業分配在特定時期內,起到了推動人才流動和資源調配、協調不同行業和地區利益的作用。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,其弊端愈發顯現。
具體來說,主要問題有:
1、統得過死,包得過多,畢業生、學校與用人單位不能事先了解、互相選擇,容易造成人才配置與崗位的不適應,不利于調動三方積極性。
2、對用人單位來說,只有接收的義務,沒有選擇的權利。不管是否需要,全部按計劃分配,容易在造成人才積壓浪費的同時,又難以得到急需人才的指標。
3、對學校來說,統一分配畢業生,割斷了學校與社會的聯系,課程的設置和專業結構可以不考慮社會需求,教育效果難以得到實踐檢驗。
4、對學生來說,一進校門,就捧上“鐵飯碗”,成了當然的“國家干部”,畢業即就業,缺乏學習動力;分配時,處在“聽天由命”的被動地位,無法按自己的能力、特長和愛好選擇工作。